一、企业的 “数据割裂痛”:ERP 与 CRM 为何非打通不可?
不少企业在日常运营里,都绕不开一个头疼的困境:ERP 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着供应链、财务、库存这些 “业务命脉” 数据,CRM 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则盯着客户信息、商机、销售订单 —— 可这两大核心系统,却像两座互不往来的 “信息孤岛”。
销售在 CRM 里刚下完订单,得先把数据导成 Excel,再手动贴进 ERP 才能让仓库备货;仓库在 ERP 里更新了库存,财务又要对着两份表格核对半天,再把最新库存数填到 CRM 里,不然销售很可能对着客户承诺 “有货”,转头发现仓库早断供了。
这种 “手动搬数据” 的操作,不仅磨人还低效。曾有企业统计,财务、销售岗的员工,每天竟要花近 15% 的时间在 “复制 – 粘贴 – 核对” 上;更糟的是,Excel 公式输错、小数点漏填,很容易让订单金额跑偏,最后要么跟客户扯皮,要么自己承担损失。
这时候,很多企业会问:低代码平台能把这俩系统连起来吗?答案很明确 —— 当然能。跟传统定制开发不一样,后者要专业程序员写一大堆代码,周期拖到 3-6 个月不说,后期改一点东西还得再花钱;低代码靠 “可视化拖拽 + 简单配置”,哪怕是懂业务的非技术岗,学两天也能上手参与,把系统对接的门槛拉低了一大截。

二、3 步用低代码打通 ERP/CRM,让数据自己 “跑起来”
低代码对接不是 “插根线就能通”,核心是要顺着 “数据该怎么流、业务逻辑怎么适配” 来设计。这 3 个步骤看似简单,却能帮企业避开后续返工的坑,落地更稳:
第一步:拆需求、配接口 —— 先想清楚 “数据要去哪”
动手搭流程前,得先把两个关键问题捋明白:哪些数据要传?从谁那传到谁那?
先把 “关键数据字段” 列清楚:比如从 CRM 往 ERP 传的,可能是客户的基础信息(名称、联系方式、地址)、销售订单明细(订单号、产品型号、数量、金额);从 ERP 往 CRM 回传的,可能是订单有没有发货、仓库还剩多少货、客户还有多少欠款没结。建议画张 “数据流向表” 记下来,比如客户信息从 CRM 传到 ERP 时,要是 ERP 里已经有这个客户,就更新信息别重复建,免得后续数据乱套。
然后是 “接口适配”—— 现在主流的 ERP(像 SAP、用友、金蝶)和 CRM(比如 Salesforce、纷享销客),基本都有标准化接口(大多是 REST API,老系统可能是 SOAP API)。多数低代码平台早为这些系统做好了 “预制连接器”,不用自己写代码,选对系统、填好接口密钥(比如 ERP 的 API Token),点两下就能接上。
要是碰到没标准接口的老系统也别慌:低代码的 “自定义连接器” 能救场 —— 要么用 SQL 语句直接连系统数据库(记得控制好权限,别让数据泄露),要么用 “Webhook” 盯着系统变化,比如 CRM 里新增一笔订单,立刻触发通知让低代码平台接住数据。
这里有个小提醒:接口适配时得注意 “字段映射”。比如 CRM 里叫 “客户名称”,ERP 里可能叫 “客户全称”,得在低代码里手动对上;要是格式不一样,比如 CRM 金额留 1 位小数,ERP 要留 2 位,就在低代码里加个小规则(比如用 ROUND 函数调一下),免得数据传过去后,要么显示错乱,要么没法用。
第二步:搭流程 —— 让数据顺着业务逻辑 “走对路”
接口通了,就可以用低代码的 “可视化流程编辑器” 搭同步逻辑了 —— 像搭积木一样,拖几个节点就能拼出流程。这里要盯紧 3 个关键节点,别出岔子:
- 数据抽取节点:什么时候拿数据?
两种方式按需选:
- 实时抽:适合要 “抢时间” 的场景,比如销售刚下完单,得马上同步到 ERP 让仓库备货,晚了可能耽误发货。这种用 “Webhook 触发” 就行 ——CRM 里一新增订单,就给低代码平台发个信号,平台立刻把数据抽出来;
- 定时抽:像库存数据这种不用实时更的,设个定时任务就行,比如每天凌晨 2 点,让平台自动从 ERP 拉库存数,再传到 CRM。
建议优先选 “增量抽取”—— 只抽新增或改了的数据,别每次都把所有数据拉一遍,不然占带宽不说,还容易卡得动不了。
- 数据清洗节点:别让 “脏数据” 混进去
企业里的实际数据,难免有重复的(比如 CRM 里同一个客户存了两个手机号)、缺漏的(比如订单没填产品型号),要是直接传到目标系统,很快就会乱成一锅粥。低代码里有 “数据清洗组件”,可以自己设规则:
- 去重:比如按手机号当唯一标识,同一手机号对应两个客户,就留最新建的那条;
- 补全:要是订单没填产品型号,自动给销售发个短信提醒,补完再同步;
- 校验:比如 ERP 要求订单金额不能是负数,要是 CRM 里出现负数订单,平台直接拦下来,还记个 “异常日志”,方便后面查问题。
- 数据同步节点:让数据 “送对地方”
按业务需求选 “单向传” 还是 “双向传”:
- 单向传:比如客户信息只从 CRM 传到 ERP,免得 ERP 里改了信息,跟 CRM 对不上;
- 双向传:像订单状态就需要双向动 ——ERP 里标了 “已发货”,同步到 CRM 让销售知道;CRM 里客户取消订单,也得传到 ERP 让仓库停发。
这里要提前定好 “冲突规则”:要是同一数据两边都改了(比如 CRM 改了客户地址,ERP 也改了),以谁为准?一般建议按 “业务优先级” 来 —— 财务相关的以 ERP 为准,客户沟通相关的以 CRM 为准,省得后面吵架。
第三步:测试 + 监控 —— 别等上线了才发现问题
流程搭好别着急上线,多测几遍、做好监控,才能稳稳妥妥的:
- 多场景测试,把问题提前揪出来
- 功能测:拿真实业务场景模拟,比如在 CRM 里加一笔 1000 元的订单,看它能不能自动传到 ERP,字段全不全、金额对不对;
- 异常测:故意制造点小问题 —— 断个网、关了接口、填个错格式的数据,看平台会不会自动重试(比如接口断了,5 分钟后再试一次),或者给 IT 发邮件提醒;
- 压力测:模拟高峰期,比如促销日 1 小时内加 1000 笔订单,看数据同步快不快,会不会卡得不动 —— 要是 10 分钟内能传完,基本就没问题。
- 上线后做好监控,别当 “甩手掌柜”
在低代码平台建个 “数据同步监控面板”,实时看三个数:
- 同步成功率:要是低于 99%,赶紧查问题;
- 同步耗时:要是某笔数据传了 5 分钟还没好,看看是不是接口反应慢;
- 异常日志:每天记一下同步失败多少次、为啥失败,每周复盘一次,慢慢优化。
这里有个小经验:可以给业务岗开个 “查看权限”—— 不用让他们改流程,但能实时看到数据同步到哪了,省得销售天天追着 IT 问 “我那笔订单传过去了吗”,大家都省心。创建的表单、列表、报表可以通过配置导航的的形式集成为业务系统,并发布到应用中心,展示为独立应用卡片,供用户使用。
入口:应用管理 → 进入某应用 → 导航

1.新建导航
进入低代码应用页面,切换到“导航”菜单下,选择需要创建的导航类型,点击“立即创建”即可创建导航。

1.1 创建URL导航
URL导航用于挂载外部系统的访问地址,用户可打开一个指定网址,实现快捷访问。
创建步骤:
(1)在已创建的应用中,打开「导航」模块,选择「URL导航」立即创建

(2)配置好应用的名称、所属分类、外链信息、表单图标、是否PC端、移动端可见、以及对本应用的描述基础信息后,然后启用并发布,适用范围内的成员即可查看并使用该应用。

1.2 创建页面导航
页面导航是单页面的应用卡片,在应用中心打开时,会直接展示出所配置好的表单、列表或报表页面。
创建步骤:
(1)选择页面导航,点击“立即创建”

(2)配置好导航的名称、所属分类、页面、表单图标以及对本应用的描述等信息,然后启用并发布,适用范围内的成员即可查看并使用该应用。

注意:此处可选择的页面为本应用内的表单页面、列表页面和报表页面
1.3 创建菜单导航
菜单导航是可以将多个内部页面或外部链接组合成一个完整业务系统的应用形式,访问时左侧会展示多级导航菜单,可点击打开不同的页面。
创建步骤:
(1)在已创建的应用中,打开「导航」模块,选择「菜单导航」立即创建

(2)基础设置:设置应用的名称、所属分类、图标以及是否可见等基础信息. 页面设置:

(3)页面设置
①在左侧菜单配置区域,可以灵活的添加配置2级的导航菜单,通过鼠标拖拽可以灵活调整菜单的顺序和所属菜单组
②菜单内容可选择各类在平台中搭建的页面,或外部地址链接,菜单图标可从图标库中选取配置

(4)权限设置:可配置不同权限组的用户,访问该应用时,只能看到有权限的菜单
①系统自动生成预置权限组「应用运行管理员」,该权限组内的成员永远可访问该菜单应用的所有菜单,该权限组成员默认包含应用管理员,设计者可自行调整


②用户可创建新的权限组,配置组内成员、描述、和对应的菜单权限

2.导航发布
创建的导航启用并发布后,有相关权限的人员即可在应用中心查看到并使用。
导航入口:进入某应用 →导航

2.1 发布环境
若租户有正式环境和测试环境两套环境,每个应用右上角增加链接运行态下拉框,可切换为测试环境,该处影响表单预览地址,轻应用分享地址等。
可先将应用发布至测试环境,测试无误后再发布到正式环境。

2.2 发布导航
- 导航发布默认发布环境为该应用所链接的运行态,可切换
- 发布内容会按照所选环境与设计器中内容比较,有修改的展示在列表中,可勾选发布内容
- 点击发布将勾选发布内容发布至目标环境

注意:若导航发布后不能正常在应用中心显示,请检查该导航是否启用。
三、低代码对接 ERP/CRM:比传统开发好在哪?
很多企业会犹豫:以前用定制开发也能对接,为啥要换低代码?其实两者的差距,主要在 “成本、效率、灵活性” 这三点上,一对比就清楚了:
对比维度 | 传统定制开发 | 低代码平台 |
开发周期 | 3-6 个月,得写大量代码,急活根本赶不上 | 2-4 周,拖节点搭流程,快的话 1 周就能试跑 |
成本 | 几十万到上百万,还得养开发团队维护 | 几万元到十几万,模板能复用,后期改也不花钱 |
维护难度 | 改个流程得找原开发团队,等十天半个月还得加钱 | 业务岗学两天就能改,不用麻烦开发,省时间 |
扩展性 | 新增功能得重新写代码,可能要重构整个流程 | 在现有流程上加个节点就行,不用大改 |
有个制造企业的例子很典型:之前他们用定制开发对接 ERP 和 CRM,后来业务调整,要加 “客户等级同步”—— 把 CRM 里的客户等级传到 ERP,定价时才能精准匹配。找原开发团队改,花了 2 周还收了 5 万;换成低代码后,IT 岗自己琢磨一天,就把同步节点加上了,一分钱没多花。
更重要的是,低代码能跟得上业务变化。比如企业新增了经销商模块,要把经销商的订单也传到 ERP,不用拆了原来的流程重搭,只要在低代码里加个 “经销商数据过滤节点”,把经销商订单挑出来单独传,半天就能搞定。
四、这些顾虑,低代码都能解决
1. 数据同步时,安全有保障吗?
数据安全这事儿,企业肯定放心不下。正规的低代码平台,一般会从三个层面把好关:
- 传输安全:用 HTTPS 加密传数据,就像给数据裹了层 “保护罩”,不会中途被偷;
- 权限控制:能精细到 “字段级”—— 比如销售只能看自己客户的数据,IT 能改流程但看不了具体订单金额,避免数据泄露;
- 合规认证:大多会过等保三级、ISO27001 这些认证,跟企业自己的安全规范能对上,不用担心里外不合规。
2. 老系统没接口,低代码也能接吗?
能接,办法还不少:
- 直连数据库:要是老系统支持数据库访问(比如 MySQL、Oracle),用低代码的 “数据库连接器”,写几句 SQL 就能读数据、写数据 —— 记得让 IT 设好权限,别给太高;
- 搭 RPA 辅助:要是系统既没接口也不让连数据库(比如特别老的单机软件),就把低代码和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搭起来 —— 让 RPA 模拟人工操作,比如打开系统、复制数据、贴到目标系统,低代码则控制 RPA 啥时候跑、跑哪些步骤,相当于给老系统装了个 “数据传送带”。
3. 数据同步会延迟吗?影响业务怎么办?
低代码有 “实时 + 定时” 两种模式,按场景选对了,基本不会耽误事:
- 实时同步:延迟一般不到 10 秒,适合订单、库存这些 “晚一步就出事” 的数据,比如销售下完单,仓库马上能看到,不会漏备货;
- 定时同步:延迟可以设 10 分钟、1 小时,甚至 1 天,适合客户基础信息、月度报表这些不用实时更的数据,省得频繁同步占资源。
只要前期把需求拆清楚,该实时的实时、该定时的定时,延迟根本不会影响业务。
五、总结:低代码让 “系统打通” 不再是 IT 的 “专属活”
以前,想把 ERP 和 CRM 打通,简直是 IT 部门的 “老大难”—— 得求着开发团队,花大价钱不说,周期还长,等对接完,业务可能都变了;现在有了低代码,情况不一样了:业务岗能跟着一起拆需求,IT 岗拖拖拽拽就能搭流程,哪怕不懂代码,也能让数据自动流转。
按 “拆需求配接口→搭流程→测试监控” 这 3 步走,企业不用再让员工天天搬数据,既省了时间,又少了错漏;更重要的是,ERP 的 “业务效率” 和 CRM 的 “客户体验” 能串起来,比如客户下完单能实时看到备货进度,满意度也能提上来。
要是你家企业也在为 “数据割裂” 头疼,不妨试试低代码 —— 不用等技术团队排期,不用花大价钱,说不定几天就能让数据自己 “跑起来”,省下来的时间精力,用来做更重要的业务,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