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你是不是也被 “糟心流程” 绊过脚?
打工人怕是都有过这种憋屈时刻:报销单填了三天,找领导签字跑了五趟,好不容易交上去,财务又打回来 ——“缺个附件,重补”;想请两天假,申请发出去石沉大海,追问半天才知道审批人出差了,没人接手。这些事儿看着小,却能磨掉大半工作心气。
可对企业来说,这种 “流程卡顿” 远不止 “闹心” 那么简单:报销慢了,员工觉得 “公司不重视我”;请假审批拖了,手上的活儿没人接,项目进度就得慢;要是生产对接、客户响应这些核心环节也这么 “磨洋工”,损失的可就是真金白银了。
很多老板总觉得 “流程乱是员工执行力差”,其实压根没找对根儿 —— 问题出在没给 “办事儿的路子” 立规矩、修通路。这时候就得提 BPM 了,也就是业务流程管理。别被这几个字唬住,它不是啥高深技术,说白了就是帮企业把 “绕远路、总堵车” 的办事路子,改成 “直道多、跑得顺” 的快车道,就像把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拓宽成双向四车道的高速路,让每一件事都能顺顺畅畅推进。

二、BPM 到底是啥?
别急着记那些干巴巴的定义,咱们先想个日常场景:你家小区门口那条路,早高峰简直是 “修罗场”—— 行人贴着电动车走,电动车挤着汽车挪,偶尔还有自行车横穿,堵上十几分钟是常事,刮刮蹭蹭更是免不了。
这像极了没做 BPM 的企业流程:大家各按各的习惯来,谁该干啥没说清,步骤也没个准数,一到跨部门协作的 “岔路口”,准卡壳。后来交警部门来了个 “大改造”:画车道线,行人走人行道,电动车走非机动车道;装红绿灯,规定转弯、直行的顺序;还装了监控,出问题能查明白是谁的责任。慢慢的,这条路就不堵了 —— 这就是 BPM 的逻辑。
其实啊,BPM 不是 “推翻原来的流程重搞”,而是给流程 “做体检 + 开药方”:先摸清楚现在有哪些坑(比如重复步骤、责任模糊),再用标准化、自动化的法子填坑铺路,最后还能跟着业务变化调整 “路线”。就说报销吧,BPM 不会空喊 “你要快点办”,而是把 “谁填单、谁审核、多久审完、缺材料咋提醒” 都说明白,甚至能让系统帮着干一部分活,从 “人等流程” 变成 “流程推着人走”。
这里得纠正个误区:有人觉得 “搞 BPM 是加规矩、添麻烦”,其实正好相反。原来的流程靠 “人情协调”,今天这么办,明天那么办,沟通成本高不说,还容易出错;BPM 把规矩摆到明面上,靠规则运转,少了无效沟通和返工,反而更省心、更高效。
三、BPM 咋让流程 “改头换面”?从报销、请假这两件小事说透
咱就拿打工人最常碰的 “报销” 和 “请假” 举例,看看 BPM 是咋把 “乡间小路” 级别的流程,升级成 “高速公路” 的。
1. 报销:从 “跑腿马拉松” 到 “躺平等到账”
没做 BPM 的报销,简直是场 “体力活”:先得对着发票一张张填金额、选类型,填错一个数就得从头再来;填完了找领导签字,直属领导不在等,部门负责人出差再等,好不容易等回来,人家一句 “这项目不归我管”,又得重新找;到了财务这儿,还得一张张核对发票真伪,对照预算表看超没超支,复杂点的报销,来回沟通三四次都算少的;最后等付款,快则三天,慢则大半个月,急着用钱的话,能把人熬得没脾气。
但做了 BPM 的报销,完全是另一个样:填单不用再手动抠数字了 —— 系统能自动读出发票上的金额、类型、抬头,甚至能跟你之前的出差申请连起来,自动填好出差天数、目的地,你扫一眼确认就行;审批也不用瞎琢磨 “该找谁”—— 系统会根据报销金额、项目归属自动匹配审批人,500 块以下找直属领导,5000 块以上找部门负责人,要是审批人出差,系统会自动转给授权的同事,不会断档;财务审核也省事,系统能对接税务系统查发票真伪,超预算了会标红提醒,不用人工一张张翻;你还能在系统里看进度,“到哪个环节了”“有没有问题”,一清二楚;审核过了,系统会自动触发付款流程,甚至能直接对接银行打款,原来半个月的流程,现在三天内准到账。
你看,这中间的差别,就是 BPM 的价值:原来那些得靠人记着 “该找谁签字”、靠人催着 “啥时候审完”、靠人等着 “钱啥时候到” 的糟心事,现在系统都能自动办,就像给流程装了 “导航” 和 “加速器”。
2. 请假:从 “沟通乱麻” 到 “清晰不耽误”
没做 BPM 的请假,也能把人折腾得够呛:请假前得先问同事 “我不在的时候,我手上的活谁接”,再问领导 “我想请假,您看行不”,沟通一圈下来,领导可能还没给准话;填了请假单,要是领导忘了批,你得天天提醒,万一领导说 “你请假那几天有会,能不能调时间”,又得重新沟通;请假期间更糟,同事有事找你,不知道你跟谁交接了,只能一遍遍打电话,休息也不得安宁;等假回来,还得补填考勤,万一人事没收到请假单,说不定还会算你旷工,又得解释半天。
但做了 BPM 的请假,就顺溜多了:请假前,系统会显示你手上没干完的活,还能推荐常跟你协作的同事,你在系统里跟他确认就行,不用私下挨个问;申请的时候,填完请假时间、事由,系统会自动同步给直属领导,领导在手机上就能批,要是发现你请假那几天有会,系统会直接提示 “该时间段有会议,是否调整”,不用来回跑;请假期间,你的工作交接信息会同步给团队,同事有事找你,点开系统就知道该找谁对接,不用打扰你休息;等假回来,系统会自动把请假记录同步到考勤系统,不用你再补填,人事那边也能直接看到,不会算错。
其实 BPM 没改变 “请假” 这件事本身,而是把请假前后的 “协作节奏” 理顺了 —— 原来靠口头说、靠脑子记的事,现在系统帮着管,减少了误会和麻烦,大家都省心。
四、BPM 不是 “单打独斗”,低代码让它落地更省心
不少企业觉得 “BPM 听起来好,但落地肯定复杂”,其实现在有了低代码平台,BPM 落地简单多了。像咱们百特搭低代码平台,就懂企业的 “急脾气”—— 不用写大量代码,就能把 BPM 的流程设计,变成能用的系统。
就说做报销流程的 BPM 优化吧:不用找技术团队从头开发,你自己在低代码平台上 “拽拽组件” 就行 —— 拖个 “发票上传” 的组件,再拖个 “审批节点” 的组件,然后设置 “金额超过 5000 自动转部门负责人” 的规则,半天就能搭出报销系统的雏形;要是后来流程要调整,比如新增个 “财务总监审核” 的环节,不用重新开发,直接在系统里加个节点、改下规则,分分钟的事;还能跟企业现有的财务系统、考勤系统、OA 系统打通,数据不用重复录,流程能跨系统顺畅跑,不用再 “这边填完那边填”。
这就是低代码和 BPM 的默契:BPM 负责 “把流程想明白、规划好”,低代码负责 “把流程快速搭出来、用起来”,不用企业花大价钱请技术团队,也不用等上好几个月,小团队也能推进 BPM 落地。
五、做 BPM 要避坑,这两个误区别踩
想让 BPM 真正帮上忙,有两个误区得避开,不少企业都在这栽过跟头。
第一个要避开的坑,是 “跟风做 BPM”。有些企业看到别人做 BPM,自己也跟着上,没先梳理清楚自己的流程痛点,就盲目上线系统。结果呢?流程没优化,反而多了一套要维护的系统,员工还得额外学操作,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先找几个 “最痛的流程”,比如报销、请假,用 BPM 优化好,看到效果了,再推广到其他流程。
第二个坑是 “做了 BPM 就不管了”。BPM 不是 “一劳永逸” 的事,企业的业务在变,流程也得跟着变。比如原来报销上限是 5000 块,后来公司规模大了,改成 10000 块,BPM 的规则就得跟着调;原来请假审批只有 1 层,后来部门人多了,改成 2 层,系统也得能快速改。这时候低代码的优势就显出来了 —— 灵活调整,不用等技术团队排期。
六、结尾:BPM 的核心,是让 “流程为人服务”
说到底,BPM 不是一套复杂的工具,也不是一堆死板的规则,而是一种 “让办事更顺、让工作更轻松” 的思路。它把企业里那些 “磨磨蹭蹭、乱七八糟” 的办事路子,从 “坑人的乡间小路”,变成 “顺畅的高速公路”,不是为了 “管着人”,而是为了 “解放人”—— 让员工不用把时间浪费在填单、签字、催审批上,能把精力放在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上。
对企业来说,BPM 带来的不只是效率提升,还有更透明的协作、更可控的风险、更灵活的调整能力。而有了低代码平台的助力,不管是几十人的小公司,还是上千人的大集团,都能轻松启动 BPM,不用再被 “技术门槛” 拦住。
下次再被报销磨得没脾气,或者请假沟通到头疼,不妨想想:是不是该给流程修条 “高速路” 了?毕竟对企业来说,顺畅的流程不是 “面子活”,是让每个人都能少折腾、多干事的底气。
在开放给企业成员使用前,管理员首先需要对平台进行组织架构、系统集成等进行初始化设置,保障员工可正常使用。
路径:办公门户 >> 管控台 >> 系统管理


1.添加成员账号,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1.1 获取集成平台的组织架构
第一种方式:直接关联企业已有的组织架构,系统支持把企业现有的用户信息和组织架构直接关联导入到系统。目前系统支持关联的应用有企业微信、飞书、钉钉。
参考本文【2.业务集成】部分进行第三方系统的集成。集成后,打开“同步组织架构”按钮,即可关联企业已有的组织架构。

注:若选择这种从第三方系统集成组织架构的方式,则组织架构下的信息不可在平台进行修改。
1.2 组织架构自维护
第二种方式:用户自己在平台新增组织架构。
- 平台初始化,租户管理员初次登陆(且未集成其他平台组织机构)时,组织架构界面只显示租户管理员信息。
- 在管控台未集成其他平台组织架构情况下,可自建组织架构。
- 租户管理员不可删除,删除选项默认置灰,新建组织机构初始化默认只有企业名称。

1.2.1 创建部门
- 点击右侧小图标,可进行添加子部门,修改名称、删除操作(若为根部门,弹出提示框:不允许删除根节点),已添加的子部门可继续进行添加子部门、修改名称、设置负责人、删除等操作。

- 对于存在平级部门,支持上下移操作,弹出框如下(只移,平行移动,层级不变)。

- 层级移动支持鼠标直接拖拽,在同一层级内平行移动,不改变层级。
1.2.2 成员管理
- 点击部门,弹出设置负责人,点击设置部门负责人,弹出人员添加界面,在此部门没有成员的情况下,提示:请添加成员。有成员的情况下可进行成员选择(支持多选),没有成员的情况下,弹出提示框:该部门暂无成员,请添加后再设置部门负责人。


- 添加部门后,选中新建部门,会提示管理员添加用户,支持从其他部门移入勾选框,支持部门直接添加(包含部门内的全部成员)和单个成员添加。

- 通讯录右侧有添加成员、删除操作(支持批量勾选)。

- 添加成员功能:点击新增按钮可进行成员添加,需要按照要求填写相应信息,点击保存后添加完成,若要继续添加,点击保存并继续添加可继续添加新成员。

- 必填信息所属部门的弹出框如下,所属部门默认添加目前用户所在部门,所属部门支持多部门勾选,支持设置主部门,主部门只能有一个,设置为主部门时其他主部门设置自动取消,在选择此成员部门上级时优先选择主部门负责人。

- 某一部门设置为主部门时,部门名称后面出现主字标识,未设置主部门时默认第一个添加的部门为主部门。

注:一个人可负责多个部门,一个部门可有多个负责人,同步其他组织架构时将全部负责人同步,发消息时同时给全部负责人发送。
- 直属上级可选择平台内的任何一个用户为直属上级,直属上级默认为个人,点击添加可通过弹出框的搜索或者再组织架构中选取个人,搜索结果为成员,部门上级只可单选(只允许一个直属上级),企业微信同步时将用户主部门的第一个部门负责人设为默认唯一上级。
